剖析丨如何保障长护险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

发布时间:2023-12-20 06:32:06

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工作中,失能等级评定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既影响资金筹集又决定持遇给付,是长期护理保险运行制度的“关键一环”。在国家开展的49个试点城市中,各地评估标准、评定工具、评估流程并不相同,各地出现的评定内容不够全面、评定工具差异较大、评定程序不够完善、失能等级划分混乱、评定应用深度不够、评定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摆在眼前

为规范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12月15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公布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提出,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明确评估量表、评估指标、等级划分等,统筹地区医疗保障部门统一执行,并探索建立评估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

934a839f9bb380bb0615d9814bb0dea2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谈及《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有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可有效减少“无病装有”“轻症重评”等失能评估端骗保乱象。

在49个试点中,个别试点地区失能评估仅有一轮评估环节,“一评终评”,评估流程过于简单,评估结果必然不够科学公正。规范评估流程和人员管理,有助于消除评估过程中的不公平和歧视现象,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人员。

失能评估是长护险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是保障失能人员权益的基础,但是在长护险服务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估标准对于失智人群的评估不够细化目前国家医保局制定的评估标准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失智人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评估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若失智老人不存在躯体活动能力障碍,或者在评估时处于疾病稳定期,可能无法客观反映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和享受长护险待遇。

二、评估等级与护理服务项目脱节。部分城市失能等级评定结论与长期护理服务、长期护理方案制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不够,仍存在严重脱节,未将护理服务项目、待遇支付方式与失能类型、失能等级挂钩,未结合失能等级制定专门的服务项目清单。

此外,失能人员与失智人员界限不清,针对失智老人的评级标准和护理服务项目存在缺失。

三、护理服务项目设置有待明确统一。各试点城市提供的服务项目类型与内容各不相同,这将导致区域之间的失能人员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有差异,不利于护理服务的统一管理。除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外,只有个别城市提供了预防性照护、康复照护、辅具租赁和心理疏导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料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服务项目的个性化与标准化属性有待平衡为促进服务过程的标准化,试点城市制定了服务项目清单,并对各个项目的服务时间做出了规定。然而这在提高了标准化程度的同时,会导致获得的服务与自身情况不匹配,服务内容与服务时间缺乏灵活性,导致体验感较差。

五、护理服务质量监管不足。存在“薅羊毛”风险的不止失能评估环节,更体现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居家护理服务具有隐蔽性特点,护理机构对护理人员来没来,干没干,干了什么,干的怎么样等难以全面监管,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目前部分试点城市采用的监管系统,在长护险服务市场上未能完全发挥其实时监管的作用,既不能保证服务内容真实性、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的可靠性,也不能为长护险稽核提供有效的证据。

168f98fc7aa81441b64296c1650fe784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为保证长护对象受益,建议从评估标准、服务标准、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监管五方面,共同提升长护对象护理服务体验。

首先,对“失智人员”需更细致完善的失能评估标准。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失智人员的需求,可能需要制定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这需要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失能评估队伍的建设模式,并设置相应的限制措施,以防范道德风险。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护理服务标准体系和规范。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护理服务供给体系。明确统一的服务类型和服务评价标准,如服务要求、服务时长等,以便后续开展服务质量监督。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保基本”护理服务包。长护险作为社会保险,应当坚持“保基本”的总原则。根据失能人员的普遍需求,不断完善和动态更新基础类护理服务项目,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包。

第四、评估等级和服务项目深度融合。结合失能等级提供分级分类护理服务,探索建立多功能型护理服务套餐,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半失能以及轻度失能群体,以预防护理为主;针对中度失能群体,以非医疗类照护、功能维护为主;针对重度失能群体,应当额外提供医疗机构护理、辅具服务等。对于失智人员(如阿尔茨海默症等),以提供精神类服务、风险预防服务为主。

第五,加强大数据监管系统的应用若服务过程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则服务过程无记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应从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水平满意度等方面分别明确考核要求,全流程监管,建立护理服务质量有效监管机制。

中企国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多年的人工智能研发经验,开创性的推出了“国云智护”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AI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无线通讯和定位、云端大数据运算和传输等技术,首创高效安全的长护险服务设备和监管系统,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护险缺乏有效监管带来的问题。

aba2234f598275843a0e165cae1563ce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在上门护理过程中,“国云智护”运用智慧视觉系统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以火柴人的形态清晰地呈现护理人员在务过程中的动作和行为,对长护险业务全过程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推测、评判,清晰展示服务全过程中的动作行为,实现验证何时、何地、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对象是否满意,确保参保人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确保护理服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国云智护”智能监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护理人员“来没来、干没干、干得好不好、是否安全”的四大问题,是长护险护理服务最有效的最安全的监管手段,这有利于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搭建服务标准体系标准,有利于提升失能人员护理质量,保障失能人员的切身利益,让长护险政策更好得服务大众,造福失能人群。

内容来源:中国医疗保险、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